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激励干部敢作善为
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组长 李琳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
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落细落实容错纠错、精准问责等举措,以有力监督压实担当责任,以匡正风气促进敢作善为,推动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以精准问责推动干部担当作为。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压紧压实问责主体责任,对问责全流程环节精准界定,真正做到厘清责任、公平公正。一是问题要定准。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和实事求是原则,对照问责情形,以“行为+后果”来判定失职失责问题,认真分析是否产生恶劣影响、造成严重后果、造成重大损失,坚决防止随意降低问责门槛。特别是对于无法对应问责情形或达不到问责标准的失职失责行为,要慎用问责,更多地通过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方式推动问题整改。二是责任要认准。强化证据意识,梳理责任链条,分清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形成失职失责事实的完整证据链条,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充分、责任分明。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深入了解问题发生原因,结合情节、后果、影响、认错态度及一贯表现,精准提出责任认定意见。三是量纪要精准。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失职失责行为准确定性,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被问责干部心服口服。
以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在实施问责过程中,既要把“严”的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又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一是精准把握容错免责范畴。容错既不是“护短”也不是“溺爱”更不是“容罪”,必须把容错免责的“底线”与“界限”划分清楚,必须坚守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和道德底线,充分考虑干部在改革创新中遇到的困境、顾虑、期盼,推动各单位研究制定容错清单或情形,为锐意进取、敢作敢为的干部撑腰。二是严格把握容错免责关口。探索建立能落地、易操作的容错纠错机制,明晰容错免责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科学区分为公和为私、有禁和无禁、无意和有意的界限,既合情合理合规地宽容失误,又坚持有过必改、有错必纠,鼓励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以回访教育助力干部担当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是更好促进事业发展,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正确对待被问责干部,做好干部问责后的跟踪管理,为被问责干部的正常使用发挥积极作用。一是纠正认识偏差。对待被问责干部,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既要看失职失责的事实和后果,又要看认错态度和工作表现,推动其改正错误、不断提高。积极履行监督专责,督促党组(党委)和领导干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考虑使用被问责干部时不戴“有色眼镜”、不搞以偏概全。二是做实回访工作。建立被问责干部结对帮扶制度,由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对被问责干部一对一帮带,加强问责后的教育关怀,帮助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改进措施。宣传部纪检组开展“暖心回访”活动,对被问责干部定期回访,采取面对面谈心谈话、座谈交流、电话回访等方式,跟进了解其思想动态、履职情况和工作实绩,帮助解开心结,传递组织温暖。三是推动大胆使用。对影响期满、表现好的干部,符合条件的,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正常使用。针对被问责干部使用上的各种顾虑和障碍,在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积极为改过自新的干部重新提拔使用创造条件,推动党组(党委)对被问责干部有意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其强化业务能力、提升工作实绩。
改革发展离不开敢担当、善作为的勤廉干部。我们将始终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不断释放监督执纪执法正向效应,提升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科学性、实效性,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更好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奋力争先、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