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有力监督推动合肥国资国企系统
在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组长 郭囡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安徽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安徽发展指路定向、把脉领航,寄望安徽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合肥国资系统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事业中承担重要职责、肩负重大使命,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监督专责,紧密结合合肥国资国企实际,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全力以赴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合肥国资国企系统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强化政治监督,以务实求实的鲜明态度坚决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要在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始终将政治监督放在首位,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逐条梳理细化,逐项建立台账、明确分工、形成闭环,同时加强常态化调度推进,确保责任、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与市国资委党委定期会商,通报问题情况,提出工作建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细落实;组织开展市国资系统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实事求是作出评价,找准找实问题不足,督促及时整改;会同市国资委党委对新任职的市属企业正职领导干部开展政治监督谈话和廉政谈话,督促强化责任担当、增强纪律意识、坚守廉洁底线;开展政治监督专项检查,重点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推动重要事项件件抓实、事事见效。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整合出资人监管和审计、纪检监察等监督力量,推动市国有资金股权运作、基金投资、培育孵化、价值管理、有序进退等全流程监管。在市国资系统开展专题调研,探索基金投资容错免责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鼓励党员干部敢于担风险,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推进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清障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仅损害党的形象、伤害党群干群关系,更侵害市场主体和群众利益、影响发展环境、积累风险隐患。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融入派驻监督全过程,一体推进“三不腐”,护航国有资产安全。
全流程监督指导,把好问题线索分办、处置、查办、处理“四道关口”,建立企业纪委问题线索处置把关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组企”业务会商会和市国资系统“六项举措”业务指导会,推动市国资系统审查调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聚焦提升问题线索处置工作质效,明确分类分级处置原则,做到复杂问题线索提级办理、重要问题线索专人督办、一般问题线索定期把关,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深化“室组地企”协作联动,将市属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划分为四个协作区,破解国企纪检监察力量薄弱、人情干扰、复杂案件突破缓慢等问题。常态化开展市国资系统纠“四风”树新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常效化。数字化赋能精准监督。督促推动市国资委将国资系统公车使用、房产租赁和招投标平台纳入“智慧国资”监管平台统一管理,进一步优化功能,加强数据分析和筛查研判,提升动态监管水平,推动监督工作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持续推进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资产及房屋租赁管理等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采取专题调度、现场指导等方式,定期梳理盘点工作进展,态度鲜明地表扬先进、批评落后,督促推动以案促改促治,不断织牢扎紧制度笼子。分层分类组织市国资委机关干部、国企管理人员和纪检监察干部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和观看警示教育片,警醒每一名党员和监察对象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协助市国资委持续推进“清廉企业”建设,推动形成“人人崇廉、人人尚廉”的良好氛围。打造“一企一品一特色”廉洁文化品牌,用好轨道“包公列车”“红心驿站”和“清心驿站”、交投“清风公园”、公交“清风线”“包公连线”、产投“清风影院”、热电廉政教育展厅、供水清泉廉洁文化墙等实体阵地,提升廉洁文化传播效能,让廉洁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强化自身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市国资系统纪检监察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加大严管严治、自我净化力度。
持续巩固教育整顿成果,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全体干部时刻牢记斗争是履职的本职和底气,带头参加党纪学习教育,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努力做自我革命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同时指导和督促全市国企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加强全员培训和实战锻炼,通过经常性开展业务培训、选派人员跟班锻炼、市属国企协作区交叉办案等方式,不断提高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能力。及时调整不适合在纪检监察岗位工作的干部,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行为“零容忍”,确保我们这支队伍始终做到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